凯里市舟溪镇的银饰手工加工业历史悠久,过去主要有小营盘、屯上村、冷水村三大加工基地。但是,近二十年来,随着一些老艺人相继离世,后继者青黄不接,所以造成当前的银饰品加工业受到严重影响。在此,本人简单谈谈抢救舟溪镇银饰加工业的一些想法。
一、舟溪镇银饰加工业历史悠久,兴旺一时
舟溪镇的银饰品加工业最起码起源于清同治年间的清水江通商鼎盛时期。以小营盘为例,据传,清同治年间,有个叫“乜永往”(苗名)和“陇恁嘎”(苗名)的两位老祖公专门外出投师学艺。学成后,回到家中起坊立铺,加工银饰。自此,这个深山沟里第一次出现金属加工业。因舟溪历史以来,一直为苗族密集聚居之地,同时,苗家人十分爱美,加上每年正月间都有一个由各寨子轮流举办的芦笙节,特别是有苗疆之内规模最大、影响力最深的“甘囊香”芦笙堂,这样深厚的文化土壤,为舟溪的银饰手工业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社会条件。所以,在150余年的历史长河中,舟溪的银饰加工业不断兴旺,一代代的工匠们薪火相传,工艺也越来越精湛。如在之后的晚清、民国和共和国时期,小营盘就先后产生了诸如杨天元、将乜永(苗名)、内陇恁(苗名)、礼将倪(苗名)、杨占金、杨占银、杨占顶、杨秀昌、杨正江、杨正海、杨正品等4代银匠。据传,民国时,小营盘的银饰加工业进入鼎盛时期,共有7个银匠成天在家加工,达到了脱离农业生产的程度,份额一度占据舟溪境内银饰品总量的40%。他们加工出来的那些质地坚硬、纯净无瑕、洁白明亮的银饰品,成为妇女们的最爱;那些样式各异、花纹多样的银项圈、银链、银扣、手镯、指环、耳环等,佩戴于妇女们的颈项、耳垂、胸前、手腕、手指之间,分外妖娆。就是到了共和国“文化大革命”时期,尽管由于政治运动的冲击,舟溪的银饰加工业一度遭到毁灭性打击,老艺人们依然暗中对传统文化痴心不改。1978年后,随着社会开放,全乡的这一传统手工业很快“死灰复燃。”
二、舟溪银饰加工工艺精湛,具有独特性
长期以来,作为苗疆地区银饰加工业的一个重要流派,舟溪镇一代代的银匠们在继承上一辈手工艺的同时,能够根据本土的传统习惯和审美情趣,不断对银饰整体和细节或局部进行改进、刻画,使工艺日臻完美,并呈现出自己的个性美感。其加工流程复杂,讲究眼法、手法和刀法。工序共有一、二十道,先是把熔炼过的银块制成薄片、细条或细丝,利用压、寥(liáo)、刻、搂等技法,制出精美纹样,再经过铸炼、锤打、拉丝、掐丝、镶嵌、加固、洗涤、抛光等流程,制成小成品,最后经过组合,才形成一件大的成品。整个过程全部通过手工。各种传统的图案,诸如飞禽、走兽、鸟虫、花卉等,都是加工的对象。经加工出来的银角、银披肩、银冠、银链、银花、银耳环、银铃、银蝴蝶、银牌等,如有灵性一般,有的如龙潜在渊、凤舞在天、花儿芳香;有的如鸟儿啼鸣、蝴蝶飞舞、鱼儿浮游,一切都栩栩如生,融格调、韵味、美意为一体。应该说,在历史的文化沉淀中,舟溪银饰工艺已发展到精致纤巧、独树一帜的高度,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美学意境,也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
三、当前舟溪的银饰加工业走向没落,风光不再
但是,想不到的是,当时光进入市场经济越来越发达、民族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银饰加工业前景越来越光明的今天,舟溪的银饰加工业不是迅猛发展,相反,却走向了没落之路,风光不再,后继乏人。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历史原因造成。
一是商品经济观念陈旧落后。“改革开放”之初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各种商品经济缤纷涌现。这一时期,也正是银饰加工业正在起步、进入商品经济的最佳时期。但是,因为“舟溪短裙苗”文化圈的人们有一个极其鲜明的特点,这就是深受“病死不离床,饿死不离乡”思想的影响,认为出门做生意是一件羞人的事,用当地人的话说就是“脸皮薄”,因此不愿出门。尽管此时,远处其他乡镇的人已经涌入了凯里山城,从事诸如捡废品、杀猪卖肉、缝纫补衣、卖鸡卖蛋等等360行的时候,距离凯里仅仅咫尺之遥的舟溪人,依然纹风不动,依然过着“养猪为过年,养鸡为买盐”的生活,死守着家门口,不愿出门干所谓“丢脸”的工种,将自己排斥在市场之外。就是到了今天,我们在凯里街头,依然很难找到几个擦皮鞋、捡废品、缝衣服的舟溪人。也就在此间,我们却看到了许多来自于湾水、翁平、旁海的银匠们,拖儿带女,挤进了城市。他们蜗居在凯老街、小十字、二商场的深墙小院里,克服诸多困难,没日没夜、“叮叮当当”地敲打不停。于是,到2009年前后,当舟溪的银匠们还在家里继续为油盐柴米零零星星地敲打时,这些外县、外乡进城的银匠们,已经完成了残酷的原始积累,正瞄向更高的目标。由此可见,在我国商品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不愿出门的舟溪银匠们,首先失去了一个无法挽回的先机,输掉了第一步。
二是遇到了“投资陡崖”的阻挡。当时光进入2010年以后,也就是当外县外乡的银匠们已经赚得金银满钵,开始迈上了产业化之路,产品远销到了日、美、德、法、澳、新加坡的时候,一些舟溪的银匠们这才开始有了意识上的觉醒,终于看到了银饰加工业长期的经济效益和持续的发展空间。然而,此时红着双眼、很想挤进城市分上一份“蛋糕”的他们这才吃惊地发现,一些敲敲打打的工序里,已经被那些“压条机”“空气锤”“压平机”“拉丝机”等机械设备取代,老一套的体力劳动生产方式已经望尘莫及了。而这些需要10万元之上的前期投入,对他们来说犹如天文数字,高不可攀。于是,本来有着深厚银饰文化功底的他们,只好望“崖”兴叹,放掉大好机会,或转向其他行业,或出门打工。留在家里的,则继续抡起古老的铁锤。例如小营盘村的杨正海、杨正品等银匠,这些年来就一直在外面卖苦力,收入极其微薄。在这样的情况下,舟溪镇境内那个潜在的市场需求,也就白白地流失到了境外,让给外面的工匠们去快速“仿制”,钱也就自然流入了人家的荷包里。这是舟溪银匠们跟不上市场、输掉的第二步。
据了解,到2014年,舟溪境内的传统银匠只有4个老银匠还在抱着“找得一个算一个”的旧观念,勉勉强强、时断时续地零敲碎打,年加工量不过300公斤。据调查,至今好像还没有一个舟溪银匠能够闯出山外。而与此鲜明对比的是,这些年来,同市的湾水镇从事银饰加工和销售的银匠竟然已发展到200余户、300余人。除了60来户集中在凯里外,多数还分布到了贵阳、安顺、黄果树景区及州内的黄平、施秉、镇远、剑河等县市及其乡镇,有的还将店开到了北京、成都、重庆,年加工白银近百吨,年销售收入接近亿元。
四、抢救舟溪镇银饰加工业的对策
民族工艺品是人们对社会生活审美的结晶,是地域环境对审美文化影响的结果,它与一个地方的审美观和生活情趣息息相关。由于每一个地域在文化心理上有所差异,因此,在长期的发展中,它反映在工艺美术品上就会有所不同。“舟溪”是“舟溪银饰品”固有的文化资源区,因此,舟溪的银饰品应该具有自己的个性美感,并将继续承载这块地方的审美观点,一代代人地传承和发展下去。但是,目前舟溪的银饰加工业萎缩,大量依靠外面的工匠“仿制”,长久以往,将意味着在潜移默化的发展中,舟溪银饰将很少融入本土的审美观,取而代之的将逐渐是别人的审美思想。因此,作为舟溪一个重要的历史文化符号,抢救舟溪银饰加工业势在必行。更何况,有关专家预计,到2020年,我国的银饰品消费可以超过300亿元。这么大的市场前景,如果引导得好,扶持起来,不失为一条舟溪群众的脱贫致富之路。为此,趁目前舟溪还保留着有较好的银饰加工文化,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政策扶持,资金资助。针对一些银匠目前经济基础的确薄弱,根本没有财力进行前期投入的情况,建议政府实行政策扶持和资金资助。在政策上,鼓励回乡创业农民工投资银饰加工产业,倡导社会融资,充分、合理利用社会闲置资金;鼓励个体工商业者投资兴建银饰工艺品企业。在资金资助上,通过认真考察,每年可重点扶持二、三户,争取在三、五年内,逐步完成银饰加工的产业化建设。
二、先扶后带,一步一步。有了政策和资金后,应采取“先扶着走,后带着走,再放着走”的扶持思路。前期,由政府或社会团体资助经营,帮助克服“投资陡崖”,促成企业的良性循环,正常营运。中期,逐步放开,让企业进入市场独立营运,接受市场检验,有特大困难时适当帮撑。后期,完全放开,让企业自负盈亏,与市场接轨,以完成民族民间工艺品企业独立自主的企业化改造,
三、举办培训,传承文化。为促使当地农民特别是残疾人等掌握一门技能,拓宽就业渠道,找到致富门路,当地政府可与苗学会、民族职业技术学校和社会力量等联合举办,银饰品加工培训班”,邀请资深传统银饰品加工师,为银饰加工爱好者教授银饰手工技艺。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实行一对一,手把手的培训。培训结束后,能创业的则创业,不能创业的则推荐就业。达到培训一人,成功一人,就业一人的培训目标。
四、树立典型,给予鼓励。说到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在舟溪镇的大中村,近年出现一位令人关注的工匠。一名出嫁到四川某地的女子,其丈夫在多次来到舟溪走访岳父时,精明的他发现了银饰加工这一商机。这名来自外民族、外省市的女婿,主动当“倒插门”,在舟溪扎下脚根,并买来加工设备,干起了自古以来苗家人才经营的苗族银饰加工行当。通过几年来边干边学,目前生意红火,应接不暇,成为一方名匠。我们在想,在民族文化濒临失传的今天,一位外地人居然点燃了舟溪文化传承的火种,让几乎销声匿迹的古老银饰加工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希望,这对口口声声都说“弘扬苗族文化”的舟溪人来说,多少是一个讽刺。建议政府对这样的专业户,树立典型,给予鼓励。
五、吸引人才,深度开发。当前,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问题。通过政府引导,可吸引本土大学生回乡创业。当然,说到这里,一些人认为很多大学生看不起传统行业,都在向往政治职业和经济职业。但是,我也应该看到,当前,在我们的国家,各种职业的地位正在逐步被拉平,高低贵贱之分逐步被减弱。只要有高额利润,必然会吸引人才。有了高层次的从业者,自然会推动技术革新,自然会推动产品往深度开发,自然会学习和借鉴现代工业大生产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自然完成从手工作坊向机械工业大生产的历史转变,自然降低综合生产成本,也就自然打造出舟溪镇未来银饰品的高端精品。